聆听时代旧语,传承工业文化

来源:   阅读:221702       时间:2022-07-08 16:31:48

聆听时代旧语,传承工业文化

中国青年网淄博7月4日电(通讯员 杨晓靖)为传承优秀工业文化,感悟先辈红色精神,“寻访淄博红址,再忆峥嵘党史”社会实践团于7月4日前往三转一响博物馆,开展了对“三转一响”工业文化精神的调研学习工作。由于疫情影响,博物馆暂不开放,但是实践团很荣幸对博物馆创始人张维杰进行采访,从创始人口中聆听博物馆的事迹,在老物件中感受工业文化遗存的魅力的同时,体验社会的时代变迁。并且采访后对线下调研的材料进行汇总与编排,为三转一响轻工业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材料基础。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8/8d5d9e1fea503ddd2361fb95cae559ba.png

图为张维杰馆长对实践队成员整理的材料提出具体化建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明皓 摄

三转一响博物馆是一家收藏、陈列、展示“三转一响”时代记忆的民间综合性博物馆,馆内的所有藏品是创始人张维杰20多年来的收藏。博物馆中除记录淄博本土民风民俗、社会变迁外,博物馆内的展品都曾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器物,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由于疫情原因,实践团未能进入博物馆实地参观走访。不过,实践团很荣幸的采访到三转一响博物馆创始人张维杰,同时他也是山东理工大学的退休教师。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8/f29b9602c8959724ef7bcb645bc79386.png

图为三转一响博物馆创始人张维杰为社会实践成员赠书并亲手印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靳紫钰 摄

张维杰馆长接受采访时讲到,从最开始收藏这些老物件的契机是一种年轻的情节,自行车,手表这类物品都是他那个年代十分渴求的东西,三转一响是他们那个时候婚假用品中最时兴的,他想保留住这些回忆。最开始是留有家庭常用的,保存起来,后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房改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的楼房逐渐变大,农村的平房改成楼房,有些老物品被丢弃,他在这个时期收集到很多老物件。在收集这些东西的过程中加深着张维杰对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中国的认识,了解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走过来的,虽然持续长时间收集这些东西加重着他的经济压力和身体负担,他依然乐在其中。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8/038a05eebb5732fe6649236a38d6489c.png

图为张维杰馆长接受采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靳紫钰 摄

随着收藏的物品数量越来越多,以及国家对爱国主义教育,四史教育的重视,他萌生了建立博物馆的念头。新中国的成就以及走过的每一步都和三转一响息息相关,工艺的发展,人民日常生活的使用,计划经济等都为三转一响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厚重了它的历史维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物品淡出人们的视线,不再作为日常使用品,而当年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越来越少,精力体力都日渐消退,展览老物件,是对那段历史的抢救性记录。所以,张维杰想把这些理念传递给年轻一代,让他们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每一步。2017年退休之后,张维杰回到老家建立三转一响博物馆,自己投资,公益展出。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8/51ef4f6575464e8a58329083a2fb2718.png

图为张维杰馆长看实践队成员整理关于轻工业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相关材料的汇总文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靳紫钰 摄

在建立博物馆的前期准备工作中,他走访当时时代的底层百姓,决策者或者这些物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以获取更多历史信息。比如周村广播站第一台广播机使用者,淄博第一台电视生产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第一批广播人员培训者。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周村一位老朝鲜战争人员在他采访后三天去世,他将采访的内容进行传播,在周村区引起震撼。这让他更加坚定做这件事情的决心。

采访中张维杰还提到三转一响对中国轻工业史的体现。他强调,三转一响对中国轻工业史的体现是多维的,在政治社会经济家庭伦理各个方面都影响深远。在政治方面,三转一响所包涵的物品,展现了我们新中国成立之后每一个节点,例如物品名称的变化,跃进牌,红旗牌,丰收牌。这些都是中国进步的展现。社会方面,刘兰芳说评书时期位于计划经济末端。收音机设备不够,刘兰芳说书带动了收音机制造业的发展,在此期间,收音机生产量翻了三倍,销售量更是三倍不止。刘兰芳说书岳飞传年份,社会刑事犯罪率下降了2%,这是很重要的社会进步。家庭伦理方面,三转一响在当时是嫁娶物品,婚姻陪嫁物品,代表了新中国成立后代表婚姻制服改变。

他还提到,长征途中。军队借用老百姓的缝纫机,按时收费,百姓心里认为。自己家的缝纫机能够借给中国军队用非常高兴,战士们还回机器时,百姓坚决不收钱,战士们便偷偷放钱。还有周总 理的衬衣,周总 理去泰国参加首相葬礼,要穿白色衣服,白色纽扣当时中国没有生产白色纽扣,纽扣成了最大问题,后来用塑料肥皂盒做成了纽扣形状,这就是中国白色纽扣诞生。抗美援朝期间,前线战士遇到的最大的障碍就是严寒和后期补给,周总 理要求上海缝纫机厂生产缝纫机,尽管技术不到位,但是生产的被褥都被送给前线的战士,缓和了战士们的寒冷。这些故事都是于三转一响有关系,三转一响所承载的红色精神,是不可代替的。

三转一响覆盖面之广无可替代,不分地域,不分地位高低,当时的人对三转一响都有记忆,每个人都是三转一响主人公,提及此时期,或潸然泪下或捧腹大笑,三转一响是立体的,这也是一份工业遗产的延续吗,对中国现代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8/b613955c1334b73ee203e41d5b6d13b5.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介绍自己家乡小时候的缝纫机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靳紫钰 摄

六年时间,三转一响博物馆赢得社会认可,很多人慕名而来,传统教育过程三转一响的地位无出其右。博物馆所展览出的物品供老同志回忆,让年轻人认识了解当时的社会。三转一响博物馆为青年人展示中国发展而来的步伐,传递三转一响中囊括的红色进程和红色文化。而今,三转一响博物馆加入了全国工业博物馆联盟协会,张维杰也担任协会专家之一。填补了中国工业博物馆的空白。

采访最后,张维杰老师深感我们实践之意义,赠予我们自己参与编撰的的书籍并盖章留念。

http://img.danews.cc/upload/ajax/20220708/3c4243536b0117500f737200baaec1b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张维杰馆长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姜心雨 摄

“三转一响”是一段属于时代的记忆,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永存于老一辈人的脑海与生活之中,即便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它所内在蕴含的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与厚重的红色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发掘与传承。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实践过后,实践队员真切体悟到了要“传承优秀工业文化,感悟先辈红色精神”之使命所在。

三转一响,令人神往,如今盛世,再创辉煌。


THE END
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淮北之窗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